“大模型”风口,还能追吗?

黄云灵   2023-07-28 15:06:08

硅谷又掀起了一波大模型热潮。

彭博社当地时间7月19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,苹果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框架来创建大型语言模型,被称为Ajax,在此基础上还创建了一个聊天机器人服务,一些工程师称之为“苹果GPT(Apple GPT)”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另一边,脸书母公司Meta在7月18日表示,其将发布开源大型语言模型LLaMA的商用版本,可免费用于研究和商业用途,以取代OpenAI和Google出售的昂贵的专有模型。该模型的新版本名为Llama 2,将由微软通过其Azure云服务发布,并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。

自ChatGPT诞生以来,AI大模型便如雨后春笋般席卷了全球。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戴雨森将之描述为,“AI到了一个大航海时代开始的时候”。那么,在这样的背景下,大模型创业的价值何在?创业者的机会在哪里?“大模型”风口,还能追吗?

“大模型刚出来的时候我也很恐慌,有一天送孩子上学途中,说着说着我突然大脑一片空白,在想他应该学习什么,学习还有没有意义?”7月21日,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,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在2023长江独角兽峰会上分享道,出于这样的恐慌,傅盛当天发一个朋友圈,并由此引发了他与朱啸虎的“争吵”,“吵完后第二天上头条了。”

6月26日凌晨,傅盛转发了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关于“大模型对创业公司很不友好,创业公司在ChatGPT的基础上已经很难创造更多有意义的价值”的观点,配文:硅谷一半的创业企业都围绕ChatGPT开始了,我们的投资人还能这么无知者无畏。

该条朋友圈下,两人就围绕大模型的创业究竟有没有价值展开了数轮观点碰撞。在朱啸虎看来,大模型已经创造了99%价值,在此基础上的应用没有价值。傅盛不同意这一观点,他认为大模型不能简单解决问题,而这就是价值机会的所在。

对此,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,两者之争并没有什么对错,只是创业者和投资人立场不同。

“这其实反映了当前行业中大家对大模型创业趋势的不同看法。”傅盛在7月21日谈到,“大模型会不会改变一切,会不会所有价值都在大模型中?我的结论是,第一,大模型技术不会吞噬一切;第二,开源社区让低成本的大模型开发变得可能;第三,应用生态反而决定大模型公司商业价值。”

傅盛分析,像open AI、Google这样的少数厂商会角逐所谓的千亿大模型,让人类往前跨越一步,而大部分公司不具备这样的能力。“大模型和行业的结合产生了垂直大模型,目前看来,从这个角度切入是有机会的。”

他还认为,未来的应用软件会结合大模型进行重新开发,因此对非科技类、不做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企业来说,应用显得很关键。“科技本身是为你服务的,不是所有人都要卷进去的。” 傅盛说,“所以可以用好大模型,使用数字员工,也可以私有化部署大模型。如果你的数据归你私有,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私有数据、私有经验。这个公司的流程是自己的,不是被大模型所知晓的时候,你就有独特的竞争力。”

吴世春在7月21日接受包括潮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群访时,也从投资者的角度谈到了自己关于AI大模型创业的看法。“我把这件事情分成三类,一类是巨头,他们会建设那些基础设施,会成为大模型平台类的胜出者;一类是目前已有的一些公司快速拥抱生成式AI,它们已有一定的产品、数据、客户、收入,会成为应用型里的一些胜出者;还有一种是AI领域的原住民,即创业就从成立一家AI公司开始,这种公司会冒出来很多,考验投资人的眼光。”吴世春说,“这时候要选‘打不死的小强’,选能折腾好几次的、有商业化思维的、能边打边赚钱的团队。”

他建议,第一类中看哪家巨头最积极,买他们的股票即可;第二类中,就得让这些公司尽快拥抱生成式AI,让产品就收获正反馈;第三类则需按照选人的标准去鉴别,“它们价格便宜,但死亡率偏高,当然一旦投中一个,回报也会很高。”

责任编辑:房家辉

分享到:版权声明:凡注明来源“流媒体网”的文章,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,转载需注明出处。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,观点供业内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,仅供学习交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!

最新资讯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