鸦片战争时清军是半火器部队,为何还用200年前的明朝火炮?

中华网热点新闻   2023-06-11 21:57:10


【资料图】

很多人认为,清朝在鸦片战争之所以战败,是因为在坚船利炮的英国军队面前,清兵只能手持大刀长矛作战。然而,鸦片战争中英两方真的是大刀对大炮吗?历史真相并非如此。

说起来,清帝从皇太极到康熙都非常热衷于发展火器,康熙年间比利时传教徒南怀仁就为清廷制造了566门大炮,其后清廷还设置了三个炮厂,分别在紫禁城养心殿造办处、景山和铁匠营。到了鸦片战争战火燃起之时,清朝军队火器装备已经占比例的一半多,可以说是一支半火器部队了。

即使如此,有史料多次明确记载,清朝军队用明朝的大炮来还击英国军人,比如山东巡抚饬查炮位发现"旋经产出临清州等处尚有前明遗存红衣大炮十余位……配足火药,约放二三十里之外",与英军作战中"先用虎踞炮迎击,破其洋气火箭,次用抬炮、鸟枪连环夹击……"诸如此类记载极多。红衣大炮和虎踞炮都是明朝大炮,都过了两百多年了,清朝还用来抵御英军,不是说清军已经是半火器部队了吗?

其实清朝军队装备了很多火炮,但是冶炼技术和火药技术,与200年前的明朝相比,进步可以忽略不计。比如火药的制作仍然是纯手工制作,监管也不力,质量数量皆不佳。不进步就算了,在很多方面甚至出现倒退。在明朝威风八面的开花弹,到了鸦片战争时中国竟然只是传说,连清朝火器行家丁拱辰也不知开花弹为何物,真是令人扼腕叹息!

很明显,清朝的火炮性能并不比明朝的高,用遗存的明朝火炮当然就不出奇了。

最新资讯

猜你喜欢